close
chierre_blog172.jpg  
一種全新且樂觀的背痛治療觀已經出現,而它更重視治本之道,它是瑜珈。

許多人都有腰痠背痛的毛病,甚至知道自己有椎間盤突出的問題,所以刻意避免運動,迴避那種痠痛的感覺。當然,一旦身體出了狀況,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休養,但是休息是被動的處理方式,面對背痛,其實可以有更主動的改善方法。
 
永遠記住一個觀念,身體有不適,要先尋求醫療上的協助,透過科學確定病因,然後再找方法改善。瑜珈對很多疾病尤其是慢性病都有改善、舒緩、復健的效果,在椎間盤突出的調養上亦是。
 
瑜珈可以提供脊椎非常和緩、適度的伸展,以紓緩椎間盤退化或損傷造成的腰部不適,若你常常感到腰痠背痛,身體僵硬緊繃,或是你常常拉傷、肌肉抽筋,表示你的肌肉與脊椎需要更多的活動,以軟化僵硬的情況,進一步帶起身體的自癒力。
 
以下提供我整理過椎間盤突出症的資料,供大家參考。
 
齊也
Om shantih

 
椎間盤突出 Herniation of intervertebral Disc , HIVD
 
椎間盤是連接兩脊椎體之間的盤狀纖維軟骨結構,使脊椎可以在相當的角度之間活動,有如避震器的功能。椎間盤主要是由周圍的纖維環及中央的髓核組成(如下左圖:椎間盤橫剖面圖)。
 
纖維環是膠原纖維及彈性纖維交織而成的緻密組織,將各椎體緊密的連接成一體,由於纖維具彈性使脊柱有相當的活動空間。
髓核是白色半流質的膠狀物質,填充於上下軟骨板及纖維環之間,是由極具黏彈性及柔韌的多醣體和水分所組成,可以緩衝脊柱的受力及衝擊。
chierre_blog162.jpg 

椎間盤含水量高達88%,彈性很好,但含水量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脊柱負重時髓核承受壓力的大小(這是導致晚上身高比早上起床時縮短12cm的主要原因)而改變。除此之外,如果搬重物用力不當、長期姿勢不良、腰背部受重力撞擊,椎間盤所受壓力太大,也會造成纖維環的損壞。受傷程度較輕纖維環雖會向外膨出,但構造仍然完整,臨床上稱為椎間盤突出;當纖維環完全破裂,髓核逸出,壓迫到腰椎神經,即為椎間盤疝脫。(如上右圖:腰椎間盤疝脫併神經根壓迫)。
 
椎間盤疝脫的部位常見於椎間盤的後側方或後方,後側方的突出將直接壓擠到構成坐骨神經的神經根,造成腰痛、腿麻、下肢疼痛、甚至不良於行的椎間盤疝脫症狀。
 
常聽到「骨刺」Bone Spurs,其實與椎間盤突出症是不同的東西,但由於病況極為類似,常被誤用或混淆。
 
骨刺或骨贅原本是指因關節發炎造成週圍的骨質增生凸出物,常見於膝關節。骨刺本身沒有神經支配,也就是說除非骨刺壓迫到周圍的神經,其本身並不會引起任何痛覺。門診時,常見長期搬重物的勞工朋友們腰椎X光長滿骨刺,這些骨刺大都在椎體的兩側及腹側,並不會壓迫在椎體背側的脊椎神經,也就不會有坐骨神經痛。若骨刺發生於椎體的後側,將會造成脊椎腔及椎孔的狹窄及神經的擠壓,造成劇烈疼痛甚至麻痺。
 
真正的頸、腰椎骨刺造成的脊椎病變,由於是退化性的骨質增生,常需要傳統或顯微手術將骨刺除去。這和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現象不同。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突出物是纖維環及髓核,是原有的椎間組織因外力或退化向外擠出。兩者病因不同。
 
檢查方法
 
醫師很容易可由詳細的詢問病史,及一般的檢查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症,檢查時將患者腳伸直並上舉,正常人可到 80-90度仍沒有腳痛現象,腰椎間盤突出時腳上舉 30 度以上就可因神經的牽扯而腳痛加劇,嚴重時腳拇指上抬或下壓無力,甚至腳踝無法上舉形成垂足。
 
要確定診斷必需藉助於影像檢查,一般的 X- 光或更精密的磁振造影檢查 (MRI) 、或電腦斷層掃描檢查 (CT) ,可將脊椎、脊髓、神經根、軟骨等 結構顯露無遺,更可做出三度空間的重組顯像使病灶清晰呈現。以目前的科技,在一個設備完善的醫院,應該很快的在門診就能確定診斷,而對症治療。
 
椎間盤突出或疝脫的治療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早期發生的椎間盤突出症狀輕微,可以利用復健來做治療。例如多做伸展類的運動如瑜珈、游泳,緩和突出的情況並且減緩惡化,不用動刀也可以有效改善病情。
 
確定病情再評估需不需要動手術
背痛有很多原因,椎間盤突出與骨刺並不一定就是造成背痛的主要因素,若沒有確定病情就動刀切除椎間板,不僅無法治癒,很多病人術後遭遇的痛苦不比術前少,有時甚至更嚴重。很多病人手術後幾個星期或幾個月後,又因為各種併發症而必須回到醫院再次開刀。
 
多活動避免躺在床上
對大多數嚴重背痛人而言,在床上休息反而會復原得更慢。這是因為病人多活動,可以使背部更有彈性,而且也改善血液循環。
 
目前很多醫生都漸漸放棄沒有效果的慢性背痛治療方式,開始發現人體有自然的自癒能力。這種自癒能力並非完美,但如果醫生願意提出讓病患多動的提議,或是對於開刀能免則免,在很多情況下,人體就能逐漸康復。的確,一種全新且樂觀的背痛治療觀已經出現,而它更重視治本之道。
 
普林對椎間盤突出的影響
低普林飲食,主要是減低嘌呤的攝取,而嘌呤是核酸的一種,代謝後會成為尿酸。血液中的尿酸濃度如果偏高,會使得尿酸容易產生結晶,特別在膝蓋等大型關節上,在軟骨或韌帶上,導致痛風,患者關節會因此而疼痛,若尿酸結晶發生在椎間盤突出部位,有可能導致神經壓迫,使得椎間盤突出的情況加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齊瑜珈│齊也 的頭像
    齊瑜珈│齊也

    齊瑜珈 齊也 齊生活

    齊瑜珈│齊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