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課的時候都會不斷的提醒學生,腹部要適當的用力,尤其是在很多體位法支撐過程中,不斷的在腹部施力繃緊是為了強化腹部的肌肉,而不只是為了瘦小腹而已。


有強健的肌肉才能夠提供足夠的支撐力,分擔腰椎的負荷。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瑜珈的體位法操作過程中要特別注意腰椎不可過度前曲,因為過度前曲會增加脊椎的摩擦與負荷,長久下來對腰椎會有不良的影響,取而代之的,應該是伸展。
 
為了要讓你的腰椎能夠自然的伸展,包覆在腰椎周圍的肌肉包括下背部、側邊的肌群以及腹部的肌肉都必須提供足夠的支撐力,由其是正面腹部的肌群。結實的腹肌會保護腹部的臟器並提供強大的支撐力,讓體腔內後側的腰椎能夠向上伸展伸直。
 
慢性病是現代的文明病之一,其中最常見的包括背痛。有趣的是,其實背痛不一定是出在背的問題,如我前面提到的,有可能是因為你的腹部肌肉不夠強壯,沒有辦法提供有效的支撐力而造成的;相同的上背部頸部等等地方的疼痛或是緊繃,也有可能是身軀前側的肌群過度緊繃短小,無法伸展,長期下來影響到背部的肌群。人的身體各個部位環環相扣,一個自我了解、覺知的人會注意到這些環節,慢慢全方位的去調整,而不是痛哪裡治哪裡。
 
下面提供一篇關於腹部血液循環不良造成背痛的文章,供大家做參考。

齊也
Om Shantih
 


人在行走、站立、坐下、撿東西或突然扭動時,你的椎間板和脊椎都會受到輕微的壓力─這種壓力一天要經歷數百回。經過這樣的扭曲和耗損,脊椎要恢復元氣就必須維持血液循環良好、及時供應新鮮的氧氣和養分,並帶走細胞產生的廢物。血液的供應來自於腰部動脈,它從人體主動脈分出,經心臟往下沿著脊椎直到腳部;動脈帶來氧氣和養分,靜脈則將細胞中的廢物帶走。
  
不幸的是,在所有人體動脈中,腹部動脈是最容易引發動脈粥樣硬化斑塊(Atherosclerotic plaques)的主動脈之一,這種疾病會使血液逐漸凝結成塊,終至堵塞血液流通。
  
一般來說有背痛毛病的人,下背部通常都有兩條動脈是堵塞的,或者至少還有一條是雖未堵塞,卻已經變窄。
  
有的兒童在十歲的時候就已經在腹部動脈出現粥樣硬化症的病癥,而有些人──可能高達百分之十──在二十歲的時候,血管就已發生阻塞,而最容易形成粥樣症的就是腰部動脈中某一個開口處。
  
如果你得了粥樣硬化症,那麼你本來靠每一次心跳補充養分的脊椎骨和椎間板,就會漸漸被切斷了主要的供應管線,最後只好從附近比較小的血管中攝取氧氣和養分,結果導致你的椎間板開始起變化。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拿起一箱書,或動作太劇烈,會因為缺乏強壯而有彈性的椎間板支撐,脊椎骨就可能開始移位。椎間板也可能脫出,使中間脊的髓質流出,附近的神經就會被擠壓。血液流通的不足也意味著廢物會沈積在組織內,刺激神經末稍。
  
芬蘭科學家發現有長期背痛毛病的人,腰部動脈血管阻塞的情形比無背痛者更嚴重,而且阻塞的情況愈嚴重,靠血液供給養分的椎間板就變性得更厲害。這些發現解開了許多脊椎研究人員長期難解之謎:有背痛毛病的人為什麼跟心臟病患者類似,也有動脈方面的問題。如果身體某一部分動脈出現阻塞的情況,通常就表示其他部分也有類似的問題。心臟動脈有血栓問題的人,很可能腿動脈也有血栓。中年出現陽痿現象的男性(陽痿通常是血液流動受阻的癥兆),在兩年之內心臟病發或中風的機率高達四分之一。如果背痛是因為腹部動脈血栓引起,那麼如何防止這類血栓就是當務之急。防範之道就和預防心臟動脈血管阻塞一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齊瑜珈│齊也 的頭像
    齊瑜珈│齊也

    齊瑜珈 齊也 齊生活

    齊瑜珈│齊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