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chierre_blog46.jpg  

那天與朋友開車到日月潭晃晃,順便到老茶廠買茶。

國道六號真的是一條很美的高架道路,車子開在山谷裡,山嵐飄渺,將近270度的群山圍繞,近得彷彿搖下車窗就能觸碰到一般。

下了國道後行駛在省道上,我喜歡看著窗外琳瑯滿目的招牌,這招牌與都市裡的華麗招牌大不同,簡單明瞭的大字透著樸實的趣味,把山裡居民的靦腆好客表露無遺。在一個等待紅燈的片刻,突然我被一個招牌深深吸引,上面寫著森林紅茶。我忘了是哪天在某個書局的某本介紹紅茶的書裡看過這個名字,於是與朋友商量後當下拐了個彎,一路尋尋覓覓跟著招牌駛去,來到一個山谷中的小山谷,簡單的鐵皮屋搭成的製茶廠低調的坐落在山林間,入口處用原木搭了個大招牌,上面題著森林紅茶。

我心想,如果小有名氣到會被寫到書裡去,應該會在鐵皮屋的一個轉彎看見精巧的展示中心,但是一個轉彎進到鐵皮屋裡,我看到的是簡單的木桌椅就直接放在鐵皮屋中間的水泥地上,背景襯著一台台製茶機器與風乾茶葉的層板錯落一地,朋友還滿臉狐疑一副「我們是不是走錯了?」的表情。一位純樸的阿姨起身招待我們,我還再次跟她確認了一下是不是有賣茶,她直點頭說有有有,帶我到旁邊看了他們正在重新安排中的茶櫃,我們才待了下來,讓阿姨招待了一壺茶。

阿姨很親切的跟我們介紹,我也很裝熟的開始跟阿姨閒聊起來,不一會阿伯從外面回來,也加入了我們的話題,天南地北的聊了一番,朋友在一旁露出傻眼的表情,大概是很驚訝我居然可以操著不流利的台語跟陌生人東扯西扯聊了一大串,不過經事後證實,朋友當下覺得我簡直就是鄉下的歐吉桑。無妨,某些時候,我還滿喜歡沉醉在與陌生人的不經意邂逅之中,當下當下嘛!生命的意義不就是在盡力成就每個當下嗎?

製茶阿伯姓葉,是魚池鄉紅茶產銷班第六班的班長,所以大家都直呼他班長。班長說他們夫妻從年輕時就開始種茶了,以前曾經有一段台茶風光的時期,那時候都是外銷國外,尤其以日本為多。日據時期日本人看中台灣魚池鄉的天候絕佳,因此將大葉種紅茶引進台灣開始種植,後來光復後台灣茶農持續研發,配種出名為「紅玉」的台茶十八號紅茶,在世界紅茶選拔中出類拔萃,飽滿香甜的香氣被喻為「台灣香」。後來出名之後台灣茶農紛紛投入紅茶的種植,訂單一張接一張,當時國外因為需求量大,因此都與台灣茶農簽訂契約進行契約耕作,然而茶的品質與產量許多時候取決於天候,有時候產量不足時,許多台灣茶農為了不想違約,竟用別的茶混合來交貨,被眼尖的國外客戶識破,漸漸的台灣紅茶在外銷市場上慢慢走下坡。

葉阿姨說台灣的茶真的好,但是會變成今天這樣的局面,都是台灣人自己害的。他們種植紅茶這麼久,沒有人比他們清楚。我問他們的茶是不是有機,葉阿姨的回答讓我一直記著:「有機種在心裡」。阿姨說真正的說法應該叫做自然農法,他們種紅茶不灑農藥、不用化學肥料,茶蟲吃剩的才輪到我們人類吃,因此產量很不穩定,賣相也比較不好。他說現在的人很奇怪,要買無農藥的農產品卻還是很挑剔外表看起來大不大、漂不漂亮,這根本就是一件相當矛盾的事情。如果真的是以全自然農法種茶,根本不可能會有穩定的高產量,不然就是要跟別人收購茶葉,一旦茶不是自己種的,要控制品質就很難。班長在一旁也說,曾經有人跟他下單一次要500斤,他不賣,因為他說根本無法確定當季有沒有辦法生產那麼多,再說他若把500斤都賣人了,自己就沒得喝了。

chierre_blog47.jpg  

我問阿姨他們有哪些紅茶,阿姨說,他們目前很簡單,就台茶8號跟18號,8號是阿薩姆,18號是紅玉,另外還有一款混合茶袋茶。以我過去的經驗,通常18號的售價都會比8號高,因為18號的名聲大,市場需求高。但是葉阿姨兩種茶的價格是一樣的,我問為什麼?他說,因為對他們而言,成本都一樣,一樣自然耕作,一樣手摘,只是品種不同,喝茶本來就是主觀的,每個人喜歡的不同,不應該因為市場需求而調高售價。阿姨的一番話令我感觸良多,我在他的樸實話語中感受到真誠與平等,感受到他們與天地自然互助互利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這是當代商業行為中少見的美德。

阿姨分享了他的沖泡方式,他習慣把紅茶一次泡三泡,把三泡混在一起喝,這樣能平衡三泡的濃度,而且因為好的紅茶要稍微放涼了才會回甘,所以一次泡三泡慢慢喝,可以喝到紅茶在不同溫度的香味與層次。以前喝慣了某茶廠的18號紅茶,那天在阿姨那品嚐了森林紅茶的18號後,發現那股溫潤的蜜香香氣竟然能讓整個喉嚨與胸口都暖暖的,香氣像是從喉嚨深處散發出來,不只是侷限在口腔,而且喉韻香氣許久不散,不像之前喝的18號,滿口香氣迷人但是一下子就散了。葉班長還特別提醒說,好的紅茶乳化後還是能喝,所以如果真的泡得太多,可以放在冰箱,變得濁濁的只要沒有變酸還是能喝,這是一般紅茶所做不到的,以前聽人家說隔夜茶不好,班長說那是因為茶本身不好的原故。

我看葉班長夫妻對茶的單純喜好,葉阿姨泡茶的阿沙力作風,感觸良多。茶道文化在都市裡面被弄得很做作,之前還聽過朋友去參加茶席,動輒上千元,看茶師把環境弄得很講究,每泡茶還要配上一首詩,再配上一塊蛋糕,然後與會者每個人在每一泡茶都會分享心得感觸。這種事情要是告訴了葉阿姨,她應該會覺得不可思議吧!我從阿姨身上學到,沖茶品茶的講究都是形式,然而重點應該是當下的心,透過一杯暖茶去感受當下的心情,誠然面對自己的想望,想大口喝就大口喝,對茶有什麼樣的感受,說實在,只需要對自己交待就好。

真正的茶道精神,或許可以說,就是「喝茶」,把茶往嘴裡送進去,其他的盡在不言之中,簡單,對某些都市人或所謂生活美學家來說,卻簡單得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齊瑜珈│齊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