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yogaheart09.jpg  

Eat to live, not live to eat. 為了活而吃,不是為了吃而活。

【格言】

 

你的身心狀態是由你已消化吸收,加上你不能消化吸收的東西組合而成。

【商周】《瑜珈飲食養生全書》-江信慧、楊逢財 p.24

 

【齊也的感想】

淺談瑜珈飲食

談到瑜珈飲食,必須先從「阿育吠陀」Ayurveda這個名詞的認識開始。如果將整個瑜珈哲學比喻做中國的儒家思想,那麼阿育吠陀的地位等同中國的中醫。Ayurveda由兩個梵文字根組成,Ayur是「生命」的意思,Veda是「科學、知識」,因此「阿育吠陀」即是生命科學、生命的知識之意,屬於自然療法。阿育吠陀主張世界上的各種生物,包括人體、各種食物以及大自然,都是由五大元素所構成,人的體質也被分為三類,各種體質有其適合的飲食、運動以及生活方式。阿育吠陀中關於飲食的部分也被某些專家獨立出來,以「吠陀養生學」稱之,也有人音譯為「韋達養生學」。

 

傳統的瑜珈飲食

瑜珈飲食是以吠陀養生學為基礎,也有人音譯為「韋達養生學」。最傳統的韋達養生學其實主張熟食,並且在食物還溫熱的狀態下食用,每餐都應該是新鮮現煮的飯菜,並且選擇來自大自然的第一手食材。韋達養生學首重「消化」,食物被烹飪的目的是在於增進其被人體消化吸收的容易度,其次是選擇適合自己體質的食物,美味與否以及對食物的慾望被排在最後,因為韋達養生學主張「人是為了活而吃,不是為了吃而活」。因此飲食應該讓身體更趨近健康,除了考慮生理的健全,同時應該將情緒、心理狀態納入飲食的考量範圍。傳統的瑜珈飲食只選擇「第一手食物」,所謂的第一手食物指的是直接被太陽所孕育的食物,包括各種植物,動物是吃植物長大,因此吃動物的肉是第二手食物,被認為不易消化吸收。然而即使是第一手食物,根據阿育吠陀,在韋達養生學中同樣被分為三種屬性Guna,分別如下:

悅性食物 Sattva

包括牛奶、奶製品、酥油、各種榖類、豆類、蔬菜水果、堅果類、根莖類、蜂蜜等。

變性食物 Rajas

過於刺激性的食物,包括太鹹、太甜、太酸、太辣,味道過於強烈的食物如榴槤、太燙的食物、香菸、咖啡、濃茶等含咖啡因的食物。

惰性食物 Tamas

各種肉類、海鮮、蛋類、菇類、醋、酒、含人工添加物等。

食用的原則是:多吃悅性食物,少吃變性食物,不吃惰性食物。

除了食物的屬性,在阿育吠陀中,人的體質Dosha深入了解》也被分為三類:風型Vata火型Pita土型Kapha。傳統的韋達養生學必須先請專業人員判定你的體質,然後根據體質的特點來選擇食物,讓身體恢復平衡。Dosha的原意是變動、浮動的意思,在這裡也可以解釋為「與自然節奏相違背的、不平衡的」,因此若你的體質是風型,不是指你的身體像風,而是你的身體中的「風之力」不平衡。風之力在人體中主掌咀嚼與吞嚥、營養的吸收以及廢物的排泄,如果你是風型體質,表示你體內的風不平衡,因此可能會有咀嚼、吞嚥相關的問題,吸收不良或是代謝不佳、容易便秘等等的問題。至於如何簡單分辨自己的體質是屬於哪一型,有機會我會為各位整理出來。

satimage021.jpg   

現代化的瑜珈飲食

現在坊間有許多關於瑜珈飲食的書籍,由其是國外的瑜珈飲食專書,生食占了很大的一部分,與傳統首重熟食的概念有所出入,我想主要的原因是現在人的食物通常烹調、加工過度,因此為了保持食材的新鮮、降低烹調程度,才會吹起一陣生食風潮。畢竟傳統的瑜珈飲食除了茹素還要配合體質、食物屬性來選擇飲食,其複雜程度與困難度不是一蹴可幾的事情,為了讓瑜珈飲食能夠被大眾所接受並且慢慢推廣,才會有現今各種不同的飲食方案,供大眾做選擇。有些人提倡多吃菜少吃肉;有些人選擇吃白肉而拒吃紅肉;有些人選擇生機飲食甚至是有機飲食...這些飲食的方式都被拿來跟瑜珈飲食做連結。

我個人認為在飲食的選擇上,還是要回歸瑜珈的本質:「覺知你的身心靈」,你的身體每一個細節都無時無刻在透露訊息,一個喜歡瑜珈並且願意將瑜珈融入生活的人,一定會去傾聽身體的聲音,關照自己的外在內在狀況,試著學會與身體對話,給予最適當的食物,促進身心健康平衡。例如緩慢進食,感覺到一點點的飽足感時學會適可而止,你就能夠維持在完美的七分飽狀態;覺得身體燥熱不適就給予清淡的飲食或是茹素幾天;覺得不吃肉好像比較經濟而且身體也不會四肢無力,那就保持蔬食的習慣。很多人吃素不是因為宗教信仰,也不是因為別人說了什麼,只是因為他聽到自己內在的聲音,彷彿是時候到了,自然而然就茹素了。

我們應該學會不要被外人的理論或是想法所侷限,保有自由自在的身心靈,先試著釐清自己飲食的目的與意義,在不斷調整的過程中慢慢找到適合自己的食物,不是為了成為一個瑜珈人就一定要吃素,也不是吃素就等同於健康環保愛地球,這些都是外在的制約。每個人都應該回歸自己的心,隨時隨地問心無愧,你的心你的身體會讓你知道什麼該吃什麼不該吃,什麼時候適合什麼樣的飲食,順心而為,不貪心不奢求,相信你一定能慢慢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瑜珈飲食。

甚至不只是飲食,而是整個生命的價值與意義都跟你的心有關,所以「萬法唯心」。國外有句諺語說:You are what you eat. 吃什麼像什麼,其背後的意義,真的不只在吃而已,不是嗎?

 

│參考資料│

【商周】瑜珈飲食養生全書

Sivananda Yoga Teacher's Training Manual│Sivananda Yoga Vedanta Centres International Headquarters

 

ॐ शान्तिः शान्तिः शान्तिः

平安平靜

齊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齊瑜珈│齊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