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yogaheart20.jpg  

【齊也的感想】
覺察死亡的必然

 

很久以前就聽過生死學這個名詞,那時候覺得,不過就是生與死,有什麼好談的?尤其是死亡。小時候不懂事,不曉得這個看似遙遠的議題其實近在咫尺,沒有人教過我們如何看待死亡,長輩大多避之唯恐不及,不願多談,從許多處理死亡的儀式看來,死亡一直背負著負面、不吉利、黑暗神祕的形象。有人花一輩子的時間試圖去對生與死理出頭緒,更有許多的人,一生之中不斷的在逃避或試圖遠離死亡,因為不了解,所以害怕。古今中外有許多的宗教、團體或個人因此試著用各種不同的角度與觀點,來詮釋這個關於死亡的課題,姑且不去探討死後的遭遇,天堂或十八層地獄對我們而言是永遠無法證實的假設,那是宗教用來教誨信眾的方式之一,我想提醒的,是當我們每個人在失去摯愛以及自己邁向死亡的過程中,能夠為此做些什麼準備。

 

每個人在此生中,唯一可以預見必然會發生的事,只有死亡。

 

正因為死亡是唯一可預知的未來,我們在生時為什麼不花些時間去了解,去準備?那是遲早都要面對的不是嗎?關於死亡這個課題,也是在年初時摯愛的外婆剎然離世後,才得以深刻體會。

外婆罹患肺癌末期,臥病在床多時,也進出醫院頻繁,還記得那天早上,一大早母親接到舅舅的電話,說外婆呼吸有點困難,正在送往醫院的途中,母親對還在睡夢中的我交代了去處,便下樓開車出發。類似的情形已經不只一次了,所以我與母親並沒有想太多,只是不知為什麼,那天,我突然覺得想要陪母親一起去,於是我起床打了電話,要母親在路口等我。還沒到醫院,就接到舅舅的電話,告知外婆已經辭世。

因為工作形式的關係,我是唯一少數能夠參與整個繁瑣喪事的第三代,從前一直認為東方的喪禮程序繁雜,多不必要,請道士道姑等陌生人前來誦經感覺流於形式,但長輩們認為該做的還是要做,只是謹記外婆生前的交代:「盡量從簡」。說真的,治喪的過程中,什麼先什麼後做什麼再做什麼都只能聽話照做,每每誦經都超過二三小時,身心俱疲。但很微妙的是,每每聽見道姑在誦經時唸到自己的名字時,我的心總會更加平靜一點,好像外婆會因此而知道我在這裡思念著她;道士說折紙蓮花可以幫助外婆一切順遂,每個輪流守夜的家人就默默的分工合作折出一朵又一朵的蓮花,彷彿從前對於繁雜儀式的見解都消失了般。然後我才真正體會到,這些治喪的儀式,除了引渡死者,更多的時候是在撫慰生者。人離世後,生者都會有許許多多的遺憾,總希望能為死者多做些什麼,而那些儀式其實正滿足了生者的需求。我對於治喪的儀式因此而有所改觀,但我仍然覺得,如果有那麼一天我們真的能做到不需要這些儀式來彌補遺憾,才是真正的學會面對死亡。

請容我再分享一個切身經驗。

我永遠記得外婆生前臥病在床時,有一次我去握她的手,她緊握住我不放的掌溫與力道。老人家一輩子住在鄉下,並不擅於表達情感,子女與她也從來不會擁抱或說些我愛你之類的話,外婆生病的那段時間裡,有家人非常努力的研究外婆的病況,儼然像個醫生;有些家人默默的打理陪伴,輪流陪在她身邊守夜,攙扶她起床如廁,以每小時一次以上的頻率。但真的沒有人想到也不知道該如何照顧外婆的心,我也是直到手被外婆握緊的那一刻才當頭棒喝,等我準備好的時候,也來不及了。

我相信外婆對子女的孝順都了然於心,也不會因此而怪罪或埋怨,因為大家都不了解死亡必須經歷什麼,也沒有事先為此而準備,所以只是努力的為她打理生活的不便,按時餵藥,買各種好吃的給她吃,滿足她一切外在的需求。那天當我忽然想起去握外婆的手,彷彿她一切的恐懼、一切的不安與對病況的埋怨都透過那出人意料的掌勁傳達出來,一瞬間我情緒激動,腦中完全空白,只能靜靜的握著她的手,靜靜的感受她逐漸鬆開的掌心。我知道她的慌亂,瞭解她的無助,卻沒有辦法幫她,因為我不知道該怎麼開始。後來她只是輕輕握著,但我抽手去拿別的東西的時候,她竟會開口向我要:「手來啦」,然後又是一個緊握。

外婆因為不識字,也沒有機會受教育,更沒有機會在一切開始之前就先學習如何面對死亡,才會透過她的手無聲的警惕我。如果外婆對死亡能有所瞭解甚至是準備,她就會很清楚的知道在最後的一段路上要說些什麼、做些什麼,她會主動伸出手握住每一個子女家人的手,透過溫暖的掌溫與我們一一道別,而不會孤單的等待別人伸出手,也不會在握到我的手的時候,握得那麼緊,那麼悲傷,那麼不甘心。

覺知死亡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情,甚至可以這麼說:人生就是為了死亡到來的那天而不斷準備。無論是身旁親人的離去,或是自己對死亡的準備,是那麼樣的遙遠,卻又是如此的靠近。

 

人彷彿永遠不會死去的活著,卻不曾真正活著而死去。
He lives as if he is never going to die, and then dies having never really lived.

-達賴喇嘛Dalai Lama

 

準備死亡,不只是交代好後事或是分配好財產那樣簡單,也不是預先買好一個塔位就算準備好,那只是用來放沒有靈魂的東西。在瑜珈哲學中,靈魂是永遠不滅的,所以有所謂的轉世觀念,今生體內的靈魂可能是經歷好幾世的老靈魂,也可能是全新的,跟生理年紀沒有關係。瑜珈哲學認為真正能夠讓靈魂解脫,不再深陷輪迴之中的方法只有二種,一種是在戰場上離棄生命,另一種就是透過瑜珈修行的途徑。然而解脫與否是死後的事,生命存在的最重要目的是為了讓我們有機會去經歷人生,有些人很早就懂得提升靈魂的層次,卻往往流於個人,忘記照顧到身邊的人的感受;一味追求自我的解脫,卻沒有發現上天要我們降臨此生的意義是去實現每個當下。

我認為生命的意義是創造愛與回憶,當我們離開人世的時候,能夠留給身邊的人滿滿的愛與追念,留下我們的精神,才算完成了此生的功課。準備好離開之前想對家人說的話,或是家人離開之前想對她說的話,想好怎麼陪伴心愛的人走過最後的一段路,要如何的擁抱她、如何牽著她的手,想清楚自己面臨死亡的時候要留下些什麼,然後你才會發現此生的方向,知道現階段該做些什麼,學會把每一個生命片刻實現得盡善盡美。這些,都是面對死亡的準備。人終究難免一死,與其花一輩子的時間逃避這樣的事實,不如花一點點時間事先準備。我們很幸運,都有足夠的教育水平,能夠閱讀文字,又有網路無遠弗界,不像摯愛的外婆一點機會也沒有,如果不花點時間去瞭解最後的路的樣貌,做好該有的準備,到底我們受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呢?我想一定不是只是為了賺更多的錢而已吧!

很久以前就聽過生死學這個名詞,那時候覺得,不過就是生與死,有什麼好談的?小時候不懂事,不懂得原來準備好面對死,才能真正的生。

 

ॐ शान्तिः शान्तिः शान्तिः
平安平靜
齊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齊瑜珈│齊也 的頭像
    齊瑜珈│齊也

    齊瑜珈 齊也 齊生活

    齊瑜珈│齊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